您的位置:欣欣旅游网> 呼和浩特旅行社>包头中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旅游资讯 > 内蒙古敕勒川

旅游资讯

内蒙古敕勒川

2017-06-20   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793
[导读]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敕勒川是一个地名,根据专家解读,有不同说法。第一种认为在山西的朔州,宁武一带;第二种认为在内蒙古阴山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大黑河流域和包头昆都伦河流域;第三种认为在如今的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就是包头的土右旗大部和呼和浩特的土左旗小部分,土右旗如今在复兴敕勒川文化。今天的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和土默特左旗都有敕勒川大街。

历史背景

这首妇孺皆知的诗歌大气磅礴,粗犷雄放,刚劲有力,描绘了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的青翠,无边无际的天宇,如同毡帐一般笼盖草原,微风吹拂,健硕的牛羊从丰茂的草丛中显露出来,波澜壮阔的场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机。让人读来心胸开张,情绪酣畅,油然涌出一股豪迈之气。可是,大家只知道这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却不晓得这首诗歌诞生在一场刀光血影的战争中[2]  。

高欢,祖籍河北,是一个鲜卑化的汉人,他娶了鲜卑的贵族女子娄昭君为妻,自己也更名为贺六浑这样的鲜卑名字。南北朝时期,他拥立北魏孝文帝的年仅11岁曾孙元善见为献宗孝静帝,实际上自己掌控了整个东魏的政权。高欢把持东魏政权,觊觎强盛的西魏,想吞并西魏,统一北方。就在武定四年(546)九月,秋高气爽,高欢率领10万大军把玉壁城(今山西稷山西南)团团围住,引诱西魏出兵交战,但是西魏韦孝宽据城固守,不骄不躁。东魏大军远道而来,意在速战,一举拿下,以免有粮草不济的后顾之忧,然而韦孝宽任敌军辱骂、逗引,就是不出战,急得高欢束手无策,于是,10月下令攻城。韦孝宽随机应变,誓死抵抗。高欢一时无计可施,在大帐内苦思冥想,手下一员干将自告奋勇,有良策献上,高欢听罢,大喜过望,不待天亮,派军士到城南筑土山,想要以居高之势,俯而攻之。韦孝宽得到军报,上城察看,窥破高欢计谋,即派人在城楼上绑上木板加高,东魏忙碌半天,一无所得,悻悻而退。隔一天,高欢又得一计,改变战术,派士兵到玉壁城城北,挖掘地道。韦孝宽获悉,领兵挖掘长沟,切断东魏军的地道,并派兵驻守。东魏军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心中窃喜,不想,迎面碰上潜伏在深沟里的西魏军,被杀得个个身首异处。韦孝宽还让人在沟外堆积柴火,只要看到东魏军在地道中人头攒动,便将木柴塞进地道,引火助燃,一时间,地道内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地道里的东魏军埋头前进,不辨西东,被大火烧得焦头烂额,鬼哭狼嚎。高欢无奈,只好放弃地道战。这样你来我往,僵持日久,东魏军无法攻进城内,高欢焦躁不安,眼看粮草将尽,只得派人说降韦孝宽,可是韦刺史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大义凛然,拒不受降。高欢此时心头如压着一块巨石,攻之不下,弃之不甘,闷坐大营,愁眉不展。众将士也是长吁短叹,军心不振,大营外的士兵们多是老弱病残,潸然落泪。高欢为了安定军心,鼓舞士气,大宴全体将士,酒宴上,高欢命斛律金大将歌舞助兴。但见斛律金长剑出鞘,且醉且舞,只听得雄壮激越的《敕勒川》在大帐内盘旋,帐外风萧萧,野茫茫,高欢一时心酸,不觉泣下。高欢围困玉壁50天,心计施尽,寸功未得,士卒死的死,伤的伤,精疲力尽,心急如焚,旧病复发,只好撤军。这一战,令韦孝宽美名传扬,高欢一败涂地,不久便死去。

敕勒,少数民族名,以游牧为生。南北朝居住于朔州(今山西北部)一带。阴山,在今内蒙古北部。这一首因为战争流传下来的诗歌,最早使用鲜卑语演唱,因为斛律金是鲜卑人,后来被译成了汉语。这首古老的歌辞浑浩苍茫,令人向往。后人有解释为歌唱爱情,有人说是牧歌。其实乃诞生于战争中的悲歌,有悲切悱恻,有慷慨激昂,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和迷惘。

欣欣优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