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欣欣旅游网> 乌鲁木齐旅行社>新疆中国旅行社>旅行社新闻 > 新疆旅游十件大事 新疆旅游业发展计划
  1. 1
  2. 2
  3. 3
  4. 4
  5. 5
  • 新疆旅游早鸟特惠
  • 新疆私人定制专属旅游
  • 大美新疆专列欢迎您
  • 神秘南疆精华之旅
  • 秋冬国内出境特惠中

旅行社新闻

新疆旅游十件大事 新疆旅游业发展计划

2014-02-03   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2308
[导读]2013年新疆旅游十件大事 新疆旅游最新信息 新疆旅游局 新疆旅游景点新闻

 亚心网讯(记者刘翔任江过磊实习记者张瑞麟报道)

  一、贯彻落实自治区10号文件精神,实施新疆旅游收入三年倍增计划,扩大旅游投融资平台,夯实、壮大旅游产业基础

  2013年,自治区旅游局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10号文件精神,制定《新疆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计划,2013年—2015年,旅游业将全面实施新疆旅游收入三年倍增计划,全力打造千亿旅游产业。

  建成自治区旅游项目库。2013年完成核定入库旅游项目303个,投资总额达354亿元;年度确定旅游重点支持建设项目29个,争取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财政补助资金5050万元,带动各类资金投入达189.33亿元。

  落实12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全面完成2013年自治区重点民生工程项目。

  全力支持巴州、博州、吐鲁番地区、阿勒泰地区、克拉玛依市5地完成以国资投入为主的旅游发展公司、城投公司经营旅游业务的创设工作。

  全年全行业获批银行贷款31.2亿元,是上年度银行资金投入的3倍以上。

  二、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启动新疆重点旅游资源普查重点旅游资源普查,,实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倍增计划游景区创建倍增计划,,推动精品景区建设跨越式发展

  2013年9月,新疆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倍增计划“横空出世”。这意味着到“十二五”末,新疆5A级景区将从目前的5个增长到10个,“十三五”末将达到20个。

  自治区旅游局制定《自治区旅游规划管理办法》,启动新疆重点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编制《新疆旅游产业发展八年行动纲要》,成立创建5A级景区办公室。

  2013年,泽普金湖杨景区、乌鲁木齐天山大峡谷景区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博斯腾湖景区已通过国家旅游局资源审查评定。

  三、全面贯彻落实《旅游法旅游法》,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市场监管,推进新疆旅游协会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自治区旅游局全面贯彻《旅游法》,按照“抓焦点、保重点、便操纵”的思路出台新疆旅游行业管理《十不准》规定,同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在全区旅游行业强力开展了旅行社、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专项整治行动,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勒令整改、降星降级或取缔了一批不符合规定的旅游企业,逐步提升了新疆旅游产业素质。进一步加快推进旅游协会改革,成立旅游协会办公室。新疆旅游景区协会和旅行社协会完成换届,新疆旅游教育协会更名为新疆旅游学会,新疆导游协会正式成立,旅游行业协会通过新的工作机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取得重大进展。

四、深化“旅游援疆机制”,布局港澳台旅游市场,全面恢复、振兴振兴“6·2626””事件后客源市场

2013年3月,自治区旅游局赴19个援疆省市开展“感恩之旅”活动,与各援疆省市进一步完善“旅游援疆”的组织机制、联络机制、汇报机制,就互送客源、招商引资、共享资源、节庆支持、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达成协议。

新疆旅游大力拓展港澳台旅游市场取得成效:自治区政府代表团出席澳门世界旅游经济论坛,自治区旅游局驻广东联络处挂牌成立,深度布局港澳、珠三角旅游市场;南方航空、台湾中华航空相继开通乌鲁木齐至台北的直航航线,两地双向旅游日益活跃。

“6·26”事件后,自治区旅游局不等不靠、主动作为,采取十项举措,确保新疆旅游市场的繁荣稳定;开展中国百强旅行社与新疆百家旅行社“1+1结对子”活动,建立新型合作关系,争取援疆省市对新疆旅游产业更大的支持;启动“百日激励”行动。多项措施齐头并进,有效遏制旅游下滑趋势,保持了新疆旅游业发展势头。

五、践行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党委十项规定,节俭办节、办会,大胆创新办节模式,节庆市场化转型初见成效

2013年的旅游节庆活动中,自治区旅游局要求各地践行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党委十项规定,坚持“务实、节约、规范、有特色”办节原则,绝不铺张浪费,取消开幕式,取消大型文艺演出,不邀请领导讲话,不搞大排场,力求在“贴近群众,取得实效”上下功夫。在此要求下,2013年,新疆成功举办了中国新疆国际旅游节、中国新疆国际旅游摄影节暨新疆国际胡杨节、中国新疆特种旅游节南北疆自驾游运营等旅游节庆活动,“接地气”、“亲民惠民”的办节特点引起了广大游客的强烈反响与积极参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西部冰雪旅游节暨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首次尝试市场化运作取得突破,创群众观展、参展热情新高。

六、国际旅游市场拓展突破新高,穆斯林入境旅游市场开发取得成效

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在巩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入境客源市场之外,将文化相近的穆斯林旅游入境市场作为重点进行突破。自主组团,先后赴西亚、东南亚等穆斯林旅游市场开展宣传促销,举办多场专项旅游推介会。

在推介会上,代表团成员介绍了中国穆斯林聚居地的历史遗迹、民族文化、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以及冰雪旅游、丝路旅游、都市旅游和山水旅游的特点等,并与当地的旅行社进行了洽谈,受到当地旅游业的高度关注,达成了包机旅游、系列团组等多项合作意向。

 

 

代表团通过推广活动了解到穆斯林出游的需求和特点,激发了当地旅游业深度开拓新疆旅游市场的热情。为进一步推动当地旅游业与新疆旅游业的相互交流,他们建立了联系联络机制,为双方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共同促进双方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穆斯林旅游市场将成为我区入境旅游新的增长点。

七、旅游产业要素不断丰富,“新疆礼物”旅游商品品牌成功出台,旅游文化演艺百花齐放

2013年,新疆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打造新疆本土旅游文化品牌,初步确立我区旅游文艺“盛典”演出系列。我区旅游文化产业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13年,自治区还成功推出“新疆礼物”旅游商品品牌,首批入选“新疆礼物”的系列旅游商品共计179种,生产厂家达94家。授权有关公司组建“新疆礼物”运营中心。4家商场获准挂牌成为“新疆礼物”的旗舰店、形象店、旅游商超。

2013年8月,成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汇集了中亚、国内、疆内400多家参展企业的数万件商品,吸引观众30万人次,成交额达6180万元,成为面向全国、辐射中亚的国际旅游商品综合展会。

八、区域旅游合作由疆内走向国际,边境旅游取得重大突破

2013年10月29日,自治区旅游局与昌吉州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昌吉州率先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创新区,共同完善旅游经济合作新机制,同时启动相关工作。巴克图和霍尔果斯口岸边境游也在2013年取得突破,中国居民通过这两个口岸免签出境旅游将成为现实。2013年3月21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开始以“团进团出”的方式开展跨境旅游。4月11日,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塔城市至哈萨克斯坦东哈州乌尔加县3日游边境旅游线路,全程130公里,交通方式为陆路交通,并于6月起组织首批边境旅游团队成行。

2013年,新疆还启动西北五省区与周边八国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合作联盟活动,进一步推进国际旅游品牌建立。

游客在吐鲁番火焰山游玩。李雄心 摄

九、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夯实智慧旅游体系发展基础慧旅游体系发展基础,,以信息化推动“爱新疆爱新疆、、游家乡游家乡””淡季旅游主题活动转型升级

为有效调节旅游市场供求机制,探索区域旅游一卡通制度,达到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目的,2013年,新疆成功推出新疆旅游卡预付产品,构建了新疆旅游刷卡消费商圈,引发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启动运行“一诚通”旅游行管平台建设,平台以庞大的旅游基础数据库为基础,以电子行程单为载体,以执法检查为手段,通过信息科技手段极大地提升了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大力推广12301旅游公益服务热线,“12301旅游风向标”的口号走向千家万户深入人心,成为寻常百姓旅游出行的首选咨询电话。

启动“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研发新疆旅游电子商务网站。

抓好“爱新疆、游家乡”淡季旅游市场重点旅游区域、线路、产品规划工作。全面融入市场竞争元素,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确定推出40个大型主题活动、55家政府补贴企业;推出10条精品旅游线路,基本涵盖全区15个地州市的所有主要景区(点),有效增加冬季旅游产品供给。

 

十、深化教育培训机制创新 开展百名优秀少数民族导游赴北京””活动

2013年4月,为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导游员的综合素质,体现新疆导游的良好风貌,体现新疆人的优秀品质和新疆风采,由自治区旅游局组织的百名优秀少数民族导游(包括景区讲解员)启程赴北京进行为期七天的参观学习,宣传魅力新疆、和谐新疆,打造新疆导游品牌,学习内地导游队伍建设的先进经验。

这100名导游中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等7个少数民族,是自治区旅游局从全疆1.6万名导游中选出的代表。开展百名优秀少数民族导游赴北京交流考察活动,旨在少数民族导游员队伍中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提高导游带团积极性,提升导游服务质量,加强导游队伍的管理,提升少数民族导游队伍对祖国的认同感、自豪感、使命感,向国内外宣传和谐发展团结稳定的新疆形象。

2013年,新疆继续发挥新疆旅游培训学院的人才培养作用,探索推进政校合作新模式,研究制定旅游行业优秀师资和优秀大学生奖励办法,继续开展中高级导游员、金牌导游员的培养工作。

 

欣欣优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