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欣欣旅游网> 合肥旅行社>安徽省明珠国际旅行社>旅游攻略 > 乌镇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

乌镇旅游攻略

2014-10-08   来源:乌镇官网   点击数:1030

乌镇地处桐乡市北端,京杭大运河西侧,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吴江县,为两省三市交界之处。陆上交通有县级公路姚震线贯穿镇区,经姚震公路可与省道盐湖公路、国道320公路、318公路、沪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相衔接。乌镇距桐乡市区13公里,距周围嘉兴、湖州、吴江三市分别为27公里、45公里和60公里,距杭州、苏州均为80公里,距上海140公里。镇域面积71.19 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

据乌镇近郊的谭家湾古文化遗址考证表明,大约在7000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史称"乌戍"。

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即今市河)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乌镇分而治之。其后,乌镇或属浙江的湖州、嘉兴管辖,或属江苏的苏州治理。

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后梁,隶属不变,为吴越国地。后晋天福五年(940),置秀州,青墩遂属嘉兴县隶秀州。

宋淳化三年(992),乌镇属乌程隶湖州。熙宁十年(1077),析嘉兴县西境的梧桐、永新、清风等5个乡归崇德县,青镇在清风乡,属崇德隶秀州。元丰初年,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嘉定年间,升嘉兴为军,青镇遂属崇德隶嘉兴军。宝庆二年(1226),改湖州为安吉,乌镇为安吉州乌程县地。宋代,镇地设监镇官,管火禁和酒税,并招军习武,以御盗寇。

元至元十四年(1277),乌镇为湖州路乌程县地,青镇为嘉兴路崇德县地。镇地设都巡检。

明宣德五年(1430),析崇德县的募化、千金、保宁、清风、永兴和梧桐六乡置桐乡县,青镇属之,隶嘉兴府;乌镇仍属乌程隶湖州府。这一隶属关系至清未变。

由于乌镇是两省、三府、七县交接处,治安环境十分复杂,所以,明清时在乌镇特别设立浙直分署和江浙分署,以一小镇而行使相当于府衙的职能。

民国元年(1912),乌、青两镇依旧分治。1950年5月,乌、青两镇终于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直到今天。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

乌墩之“墩”,王雨舟在《二溪编》 中说 “乌镇古为乌墩,以其地脉坟起高于四旷也……”,解释得已够明白。但何以称“乌”呢?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越王诸子争君长海上分封于此,遂为乌余氏,故曰乌墩”;一说“因土地神乌将军而名乌”;一说“乌有乌陀古迹,青有昭明青锁”,故有乌、青之名。此数说前人都提出异议,以为或无证,或附会,或缺乏历史常识,卢学溥编修《乌青镇志》时也逐加批驳。同时,他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说法,这个说法是在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乡贤在《乌青文献》中提出的:“乌墩、青墩之名,其从来远矣……大都江山自开辟以来,何有其名字?皆世谛流布相承耳,如‘齐鲁青未了’,‘澄江静如练’,是为山水传神写照语也。乌青之义盖类此。”

乌镇是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其实,这类地名在当地并不鲜见。距乌镇数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镇志上说:“红墩在镇西,地脉坟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 旁又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为多紫色土的缘故。红墩、紫墩的命名为乌墩名称的传神写照说提供了现实的佐证。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驻兵于此设防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

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朱洪撰并书,吴晔篆额)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此前无据。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光福教寺碑》中则有“乌青镇”的称呼。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当时,镇地置有镇遏使的官职。

不过在乌镇民间,人们更喜欢更带感情色彩的镇名由来传说。唐宪宗元和年间,将军乌赞为平定叛乱,牺牲在乌镇,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使百姓免遭战乱之苦的将军,在乌镇建造了一座乌将军庙,镇也以其名命之。

宋元丰初年(1078),已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惇(音同‘敦’)”, 为避光宗讳,天下念“敦”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乌墩镇、青墩镇也改称为乌镇、青镇

1950年,乌、青两镇合并后称乌镇至今。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

乌墩之“墩”,王雨舟在《二溪编》 中说 “乌镇古为乌墩,以其地脉坟起高于四旷也……”,解释得已够明白。但何以称“乌”呢?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越王诸子争君长海上分封于此,遂为乌余氏,故曰乌墩”;一说“因土地神乌将军而名乌”;一说“乌有乌陀古迹,青有昭明青锁”,故有乌、青之名。此数说前人都提出异议,以为或无证,或附会,或缺乏历史常识,卢学溥编修《乌青镇志》时也逐加批驳。同时,他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说法,这个说法是在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乡贤在《乌青文献》中提出的:“乌墩、青墩之名,其从来远矣……大都江山自开辟以来,何有其名字?皆世谛流布相承耳,如‘齐鲁青未了’,‘澄江静如练’,是为山水传神写照语也。乌青之义盖类此。”

乌镇是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其实,这类地名在当地并不鲜见。距乌镇数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镇志上说:“红墩在镇西,地脉坟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 旁又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为多紫色土的缘故。红墩、紫墩的命名为乌墩名称的传神写照说提供了现实的佐证。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驻兵于此设防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

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朱洪撰并书,吴晔篆额)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此前无据。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光福教寺碑》中则有“乌青镇”的称呼。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当时,镇地置有镇遏使的官职。

不过在乌镇民间,人们更喜欢更带感情色彩的镇名由来传说。唐宪宗元和年间,将军乌赞为平定叛乱,牺牲在乌镇,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使百姓免遭战乱之苦的将军,在乌镇建造了一座乌将军庙,镇也以其名命之。

宋元丰初年(1078),已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惇(音同‘敦’)”, 为避光宗讳,天下念“敦”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乌墩镇、青墩镇也改称为乌镇、青镇

1950年,乌、青两镇合并后称乌镇至今。

乌镇是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1998年乌镇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乌镇古镇保护规划》,规划明确了乌镇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整体发展方向,并将整个古镇划分为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区域控制区四个不同等级的保护区域,提出不同等级的保护措施,保护范围和缓冲面积达198公顷。

乌镇一期保护工程的成功,保护了乌镇宝贵的历史风貌和遗产,同时也给乌镇的地方经济带来了蓬勃生机。但由于其面积只占乌镇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不到,乌镇还有大量的经典明清建筑群尚待保护修复,加上受地理环境的限制,无法为游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所以乌镇从2003年开始,启动省级重点项目----乌镇古镇保护二期工程(西栅景区),投入巨资对西栅街区实施保护开发。

相对一期保护开发工程,二期西栅景区的保护开发更加完善彻底,人和环境、自然、建筑更为和谐。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三十余万平方米,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度达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余。内有纵横交叉的河道近万米,形态各异的古石桥72座,河流密度和石桥数量均为全国古镇之最。景区北部区域则是五万多平方米的天然湿地。一、二期景区的区别在于,一期是个与其它古镇类似的“观光型”景区,而二期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观光加休闲体验型”水乡古镇景区,古镇不再仅仅是一个“活化石”、“博物馆”,而是完美地融合了观光与度假功能,成为一块远离尘嚣的安谧绿洲。

街区内的名胜古迹、手工作坊、经典展馆、宗教建筑、民俗风情、休闲场所让人流连忘返,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泛光夜景气势磅礴。景区内还有各类风格的民居特色客房和各种档次的度假酒店,多家设施齐全的会议中心和商务会馆;游客服务中心、游览车、观光船、水上公交、直饮水、天然气、宽带网络、卫星电视、电子巡更、泛光照明、星级厕所和智能化旅游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文有机融合,先进完善的服务设施配套,乌镇真正成为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活动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东栅水乡风貌完整,生活气息浓郁,手工作坊和传统商铺各具特色,特色展馆琳琅满目。游客们在欣赏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景的同时也可以尽享旅游购物和美食饕餮之乐。相比于西栅,东栅小而精悍,适合忙里偷闲的游客们抽出一两日的时光来领略水乡古镇风情。

西栅历时四载磨砺,投资十多亿的西栅景区占地面积三平方公里,由十二个碧水环绕的岛屿组成,真正呈现了中国江南水乡古镇的风貌。西栅街区存留了大量明清古建和老街长弄,古建筑外观上保留了古色古香的韵味,而在内部则有选择地充实进了现代化的配套设施,在极大的改善了原住民生活居住条件的同时,也给游客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全方位的休闲娱乐。在这里,你可以深入体验淳朴清新的水乡生活,又可安享现代生活的舒适与便利。可以说,西栅是一个远离都市喧嚣的安谧绿洲,是一个完美融合了观光与度假功能的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