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欣欣旅游网> 洛阳旅行社>洛阳中国国际旅行社>旅游资讯 > 寻古洛阳旅游攻略之龙门石窟
  1. 1
  • 洛阳经典一日游

旅游资讯

寻古洛阳旅游攻略之龙门石窟

2013-08-26   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1549

东都洛阳,满眼是飘飞的细雨,龙门石窟的广场,挤满了慕名而来的众多游客。那是怎样的奇迹呢?仿佛是所有人共有的心境,我禁不住远古的神秘召唤,远视石窟,我感觉她是那么气度非凡。你看,东西两山对峙,伊水南北中流,形似天然门阙。绵山秀水,俨然一幅浩瀚的历史长卷。龙门景区的大门,便在佛的过去、现实与未来世界里,任游人去神思遐想,别具一格地向游人无声无息地阐释。
  今天的任务:龙门石窟(9点 玩到 12点),周王城广场天子驾六博物馆(13点 玩到 15点)、丽景门(16点 玩到 18点)

  龙门石窟大门
   佛教不是本土的信仰,却深深扎根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壤里,相比于其发源之地,有过之而无不及,不知道在佛的世界里,是否有预言:佛教的兴盛、佛道的弘扬会在某年月日,在未来世界的中国能取得如此广泛的布施。
   洛阳,应该是一座与佛教渊源最为深厚的城池,自东汉白马驮经于此,佛教的传播便经久不息。佛教没有渲染世间有不为生死左右的神,而是通过生生世世的轮回,让世人去感悟佛法世界的真谛。历代的帝王为了王权的统一,抑或是为心中无数欲念,将平生的梦想追逐寄托在这巨制宏大的工程里。直至今天,每一个无论是心诚、还是即兴观光的游客,都因佛法的恒久、佛像庄重,惊叹甚至于顶礼膜拜。 
  浩浩秦岭西来,突然被伊水斩断。这里两山对峙,伊水穿流其间,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叫做伊阙。隋炀帝即位后,在洛阳大规模营建京城。城门正对伊阙,所以这里又称龙门。今天,横跨伊水修建了一座公路桥。桥的东端叫香山,西山称龙门山。陈毅将军题写的“龙门”二字赫然在目。
  龙门石窟最早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宋诸朝。西山现存窟龛二千一百多个,造像十万余尊。另外还有佛塔四十余座,造像题记三千六百八十品。   
登山,沿西山石栈道,缓缓而行,古阳洞、宾阳洞、万佛洞,洞洞有典;魏晋南北朝、唐朝造像,代代不同。石佛面颊丰润,慈眉善目,右手微抬,嘴角微翘。他们是在谈经说法,还是与来者娓娓而叙?尊尊石佛,无论大小,无论高矮,无论胖瘦,都是精雕细刻,在背后精美花环图案衬映下,显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美丽绝伦,分明就是有血有肉的菩萨神灵。 
  一座佛山,厚重得我喘息都很困难。我穿行在石窟间,脚踏的是北朝的凿痕,是唐代的衣褶,是元明清的足迹。我的脚印合上去,转瞬间如叶落进洪流,顺着石头的波纹消逝得无影无踪。
  有些佛像很清晰,眉眼神韵,顾盼生辉;有的很模糊,许是岁月的侵蚀,或是直接雕刻在突出的石面上缺少庇护,或是雕刻人随手那么随意的一凿,反正只有一些佛的轮廓,甚至有些轮廓也不再清晰,只能推测出哪是头部,哪是手臂;有的很大,一座龙门大佛,巨如高楼,隔河而观,占了半座山;有的很小,“万佛洞”里的一些佛像,仅比指甲大一点点;有的慈眉善目,妩媚传神,龙门大佛,慈祥的目光抚慰一世的苍生,另一尊观音雕像,传说就是唐代名画《洛神赋》中美丽洛神的原型;有的又是电眼雷目,惊怖逼人,似乎要将人世的丑恶灭于霹雳之下。

  我踩过的,民踩过,官踩过,则天女皇也踩过,后人的足迹还会叠加,不变的是佛,变的是佛前的人。我今天在想象1200年前站在佛前的女皇的样子,1200年后,是否也会有一个人站在佛前想象我今日的神情?山风吹过,这风是从大唐从远古吹来的吗?千百年后,如果又有一阵风拂过这儿,那阵风是不是此时吹起了我的衣角的这阵呢?我不知道,佛应该知道,是的,佛一定知道。

 

  正当我心情沮丧之际,一个含情凝眺的女儿破壁欲出,面带微笑,宽额圆脸,秀眉大耳,与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的风格,略有不同。这就是卢舍那,“梨花一枝春带雨,回头一笑百媚生”。线条圆润流利,脸庞丰腴秀美,气派雍容大度,衣裙贴身露体,积淀为一种很难逾越的艺术高度。
   这尊卢舍那佛就是武则天的化身--丰颐秀目,雅丽端庄,有思想,有智慧的中年妇女形象。与后世的武则天画像极为相似。面部饱满,胸部隆起,肢体匀称,兼有动态美。
   为了政治上的需要,武则天大搞崇佛抑道。公元684年,武则天选中了伊水对岸的龙门东山为高宗修建看经寺。当时,香山寺的上方筑有望春宫。武则天进入望春宫石楼坐朝。文武大臣、百官执事依次自山顶列于伊水之滨。云来如浮宝盖,石立欲拂天衣。大臣们祝颂之后,武则天命群臣赋诗。先成者赐锦袍一件。左史东方虬先写成,武则天看了很高兴,把锦袍赏给了他。东方虬刚谢主龙恩,捧袍入坐,宋之问呈上了自己的诗,最后几句是:“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不仅称她作皇帝是顺应天命,还吹捧她不好宫廷之乐,冒雨观看农民装点春景。武则天大声朗诵一遍,自然是万分高兴,大臣也个个称善。于是命人拿回东方虬还没有捧热的锦袍,转赐宋之问。“赋诗夺锦袍”的佳话后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武则天在龙门一带的活动也被许多唐代诗人写入作品中。

  那尊头戴宝冠、身着缨络的菩萨,体态娇娆,衣带飘洒。

  侍立弟子迦叶严谨持重。

  力士则筋肌突暴,咄咄逼人。
  心灵在一种强烈的悸动中穿越时空,仿佛透视了千年前那些佛教徒们用一秉虔诚的心,用巧夺天工的手,还有必不可少的一把锤子、一根錾子,成年累月的在裸露的岩石上将自己心目中的佛的形象一刀一刀的雕刻在石崖上,同时也雕刻下自己的寄托与希望。古人们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祥和的理想境界表达的淋漓尽致,那是一种人与佛的对话,是信徒们用超凡的艺术手段表现了高远神奇的思想艺术境界,使呆板的巨石产生强烈的思维动感,将自己心中浓烈的精神寄托和依附刻写在大自然的身上,希望能够将这种美好永远的存留在人间。
  北魏时期,此是通往洛阳的交通要道,后来荒弃了,石窟倒是完好无损。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焦枝铁路,民工到这里开山取石,将炮眼打在石佛的腹部,一声巨响,佛国震荡,毁掉了不少石佛。后来到了“文革”,举国“破四旧”,石佛的破坏更甚。我一路仔细观看,果然发现,残缺不齐的石佛,越来越多。凝视着运用科学手段粘连起来的文明碎片,满藏经纶的腹部,分明还在汩汩流血,那笑也变得淡然而凄冷,是为自己悲哀吗?顿时,我沉默不语,心情沉重起来。 
  一路行去,在极南洞放目远眺。伊水南来,一马平川。唯有龙门两山,满山翠柏。秦岭余脉本来黄土居多,唯独伊水两岸,天然生就如此绝妙的石壁。让我们的祖先得以有一块施展聪明才智的地方。